close

(2017.10.30 一)

明天禮拜二就要Roadshow了呢哈哈哈~好想趕快拿到工作ㄉoffer單

這樣就可以放放心心開始計畫行程了XD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林懷民:「年輕的流浪,是一生的養分」

這趟流浪的路程,也許在某個時間點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改變的可能。

所以今天想來分享個假期流浪的另一選項,大家最熟悉的陌生人-----國際志工 

 

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這個詞,也許是周遭朋友的經驗分享、也許是網路資訊的流通。

而我從高中暑假第一次報名參加了泰北,之後接著去了菲律賓、印度、彰化、柬埔寨。

我絕對不是經驗多豐富、也不是有多崇高理想的人

但從隊員到領隊的過程中,觀察到很多不同面向,也體會不少國情下的光明與黑暗。

所以,我想客觀的傳遞一些想法,也許能幫助螢幕前的你理解與做出決定。

 

首先,國際志工究竟是什麼呢?

顧名思義,就是走向國際出國去當志工嘛~(這個解釋是很爛啦但也就是如此嘛)

 

服務型態是如何呢?

其實國際志工依據不同志工組織 也有各自的服務導向。

微客來說,主軸是教育,輔以社區服務。

以立來說,特色是實體建構,比如柬埔寨搭建廁所。

VYA來說,很有特色的是非常多國家的經濟、文化多面向的個人志工計畫。

不同組織都會有各自特色,但核心價值都是奠基於志工一詞所賦予的服務與自省

 

那服務的地區在哪呢?

進行服務的地區,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正如柬埔寨、泰北、印度、尼泊爾、菲律賓等等發展中國家,特別一點的甚至有非洲國家如史瓦濟蘭。

當然也有已開發國家的經濟、文化志工(如VYA我一直躍躍欲試的冰島志工!)

 

服務對象是誰呢?

服務的對象主要有戰後子民、經濟弱勢、孤兒院、童工組織等等……

已開發國家的志工計畫則是如種樹、環境保育、文化保存等等性質。

 

​​​​​​​ㄚ這樣服務是要多少錢呀?

一般來說,東南亞國家的話,計畫費用跟機票支出加起來大約是三萬元左右,印度、尼泊爾地區則會到四萬多

費用涵蓋機票、三餐、住宿所有支出,唯獨不含的是個人的額外消費~~

行程、飛機機票、簽證都會有領隊帶著走~

所以除了教案撰寫,在出國前是不用花費太多額外準備時間的

 

​​​​​​​國際志工的普遍爭議

首先,第一項思辨便是--「Domestic」or「International」

反對方:

國外有偏鄉,難道台灣沒有?

不應該先幫助台灣人嗎?難道國外月亮比較圓?

確實如此,台灣偏鄉也相當缺乏教育與陪伴,我在台灣偏鄉服務時,許多不完整的家庭關係,導致小朋友依附感強烈。

並且多數看到的情況不僅僅是經濟困難、家庭問題,更多的是教育資源的不均等。

台灣偏鄉教育所缺乏的不一定是大家所想像的教育經費,而是教師流動率、學習成就低落、特教資源等等問題。(非常廣且綜合性所以就不贅述了哈哈哈,有興趣可以私下跟我討論~~)

這些台灣腥聞霉體鏡頭外的角落,也非常需要社會的關注。

 

支持方:

國際志工只是依循國際化的思維,讓志工不只是志工,還要與國際接軌。

這一句話乍聽之下好像很崇洋媚外XD

但深究本質,確實在國際志工的框架下,多出了與當地人的互動交流,也多出了與陌生環境、文化的接觸與適應。

民族性與國情的不同,讓服務的進行,同時督促了自身的省思與蛻變。

另外,大多數願意掏出腰包參與國際志工的人,在國內也同時會進行志工。

所以,志工行為並不該分出先後,因爲都是同樣的愛與包容。

 

另一項爭議則是:社會上多數的短期志工是「幫助」還是「傷害」?

反對方:

當然是傷害啦!

那些小孩們在你去的兩個禮拜一個月被你誘拐跟你建立情感,然後你就離開了,你會不會受傷我不在乎,但小朋友他們心裡不會受傷嗎?

不斷的來來去去,不斷的分離,小孩們必須獨自承受這些難道不會壓抑性格發展嗎?

 

支持方:

也許別離時會有不捨、會使心情低落,但是這樣的短期志工是並不間斷的,一批走了會有另一批來,我們給予的幫助是長期而不間斷的。

在他們心中,可以相信的是:

即便路還是得要自己走下去,但總是有一批愛他們、願意付出的人,會輪流陪伴他們走過這一段漫長的路。

 

 

​​​​​​​最後,我說了這麼多,我到底為何要參加國際志工呢?

我想這應該是多數理性閱聽人在接收這項資訊後,自己或家人朋友所提出的第一個疑問。

在我的志工旅程中,我也曾堅信、也曾懷疑。

總在孩子們的笑顏中堅定步伐,卻也在夜深人靜的星空中迷失。

但我在帶隊去印度的那一次,確立了國際志工對於我的價值。

 

印度那是2014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許的BBA組織據點

某個下午將近兩小時的時間,我都在跟一個16歲大男孩做著重複單調的動作:丟球,而且是一顆沒氣半軟的躲避球。

眼前那位十數天前仍禁錮於童工命運的大男孩,當時的嘴角盡是收不住的笑意。

同樣那個炎熱的下午,16歲的台灣少年們也許正在冷氣房裡舒適的玩著電玩、也許正和同伴在田野間快樂的奔馳,也許正在享受著手上沁涼的冰棒。

而他,卻沒有選擇的權利,只能在組織的圍牆中靜待法院判決他的違法契約無效,沒有朋友一同玩耍,只能和我這個言語無法全然溝通的外地人丟著球。

但,他享受於其中。

我才認知到:也許,我想得到的價值肯定,僅只如此。

同時,那個晚上,我和隊員分享了那兩小時我們默默的交心過程。

隔天開始,我的高中愛玩小隊員們也更加投入了與當地人的互動,甚至之後更報名了其他梯隊持續付出

也許,我能用行為讓其他人也變得更好。

 

TFT的教師凡甘在講座時說:「一個人的影響力,往往超乎預期。」

我想:也許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們,不只是接受別人給的魚、不只是學會如何釣魚,而是學到原來釣魚的本身有多大的樂趣。

帶著目標方向,嘗試出走。

也許,你也能成為不一樣的人

 

好啦最後的最後,我沒有要因為領隊身份而為國際志工的爭議做出辯駁哈哈,畢竟最終決定自在人心~(何況錢也不是我幫你出XD)

不過如果看到這篇文的你/妳,明年寒假還沒有計劃,不妨參考看看國際志工這個選項囉~

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我參加的微客國際志工 https://www.waker.org.tw/news1-1.asp

也許之後還有機會被我帶到隊哈哈哈

有問題想問或是想討論,歡迎跟我說唷

 

​​​​​​​

arrow
arrow

    ㄚ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